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

台灣心,台灣情              Helen

1860年代,台灣開港通商。西方傳教士來台傳教,並傳播新學與新知。這是日治之前,台灣現代化的濫觴。

馬偕博士(在台期間,1871年~1901年),他曾做詩:「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,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,我的生趣在此。…試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,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,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,找到我的歸宿。」馬偕博士逝世後,他的家人將他安葬在淡水的馬偕墓園。(今淡江中學內)後來他的家族成員也安息於此。(包括其夫人張聰明、獨子偕叡廉夫婦、長女偕媽連、次女偕以利、女婿陳清義、柯維思。及追隨他的幾位學生。)

馬偕博士來到台灣的隔年,1872年3月,陪同他北上淡水的,就是台灣第一位長老教會牧師,李庥( Rev. Hugh Ritchie )牧師。他也是台南長榮女中創校重要的人物之一。李庥牧師來台十二年後(在台期間,1867年~1879年),感染瘧疾,加上積勞而病逝。李庥夫人(台灣第一位女傳教士) 將他安葬於南部他所創設的宣教區,打狗山腳英商公墓。

另一位在台傳教最久的巴克禮( Rev. Thomas Barclay )牧師,在台期間是1875年~1935年,前後共六十年。巴克禮牧師也是台南神學院的創始人。他將一生奉獻給台灣,將台灣視為其故鄉。最後死在台灣,埋骨於台南市基督教公墓內。

還有,曾經擔任台南新樓醫院院長,馬偕紀念醫院院長,有台灣癩病守護者之稱的戴仁壽( G. Gushue Taylor )醫生。他在台期間是1911年~1918年,在南部。1923年~1940年,在北部。戴仁壽醫生臨終遺言:「我希望回到台灣的八里分,死後請將我的骨灰交給台灣的友人埋葬。台灣是我精神及事業的寄託所在,台灣才是我真正永久休息的故鄉。」

日治時期,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(1918年6月~1919年10月),對於爭取台灣建設經費不遺餘力。其遺囑「如果吾身有任何萬一之事,定要葬於台灣」。(明石元二郎骨灰今遷葬於新北市三芝區福音山基督教墓地)

反觀,所謂的「人類的救星」、「世界的偉人」、「自由的燈塔」、「民主的長城」蔣介石與他的兒子蔣經國的遺體,至今仍暫厝於台灣桃園,棺木離開地面數公分。(不可著地 ,否則視同埋葬。)

比比看,誰有台灣心?誰有台灣情 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